【聯合報╱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】
腎臟 人體的過濾器
「骨頭可以斷裂,肌肉可以萎縮,腺體可以腐爛,甚至頭腦都可以休眠而不影響生命;但腎臟一旦衰竭,骨頭、肌肉、腺體與頭腦都無法正常工作。」這是已故美國醫師史密斯(Homer Smith)的一段話。
史密斯終身奉獻給腎臟病理研究,包含如何測量腎絲球過濾率、腎臟血流量,都有史密斯貢獻的影子。他的一句話,道出腎臟對人體的重要性。
腎臟位於腰椎兩旁,是人體最重要的「過濾器」,身體多餘的水分及廢棄物,皆透過腎臟濃縮成尿液排出體外。所以腎臟受到傷害,等於人體喪失過濾功能,廢棄物堆積體內,最終將導致各器官喪失功能,這也是史密斯醫師話中的含意。
台大醫院整合醫療照護病房主治醫師蔡宏斌表示,除了癌症,腎功能損害的主要原因是慢性病。
他說,罹患糖尿病20年以上病患,由於血管受損,影響過濾功能,多數腎功能不佳;高血壓、高血脂與糖尿病密切相關,三高患者也是腎臟病變的高危險群。
另外,聽信偏方服藥也會加重腎臟負擔,造成腎臟病變。蔡宏斌說,早期曾有服用馬兜鈴酸損害腎功能的案例,另外包含止痛藥、抗生素等藥物及重金屬,皆可能損害腎臟功能。
腎功能損壞最直接明顯的證據就是血尿。蔡宏斌說,尤其是無痛血尿,通常都要懷疑是腎臟出問題;他說,如果是細菌感染,血尿通常伴隨灼痛,但腎臟病變的血尿通常不痛不癢,「有時不痛不癢的症狀,其實比會造傷痛的疾病還恐怖。」
就像水煮青蛙一樣,沒有症狀的疾病,容易讓人喪失防微杜漸的心態;腎臟癌,就是一種「不痛不癢」的癌症。
國泰醫院腎臟科主任馮祥華說,初期腎臟癌治癒率高達八成,但無奈早期沒有症狀,超過一半患者都是超音波檢查才幸運發現,等到出現血尿、腹痛及腫塊三大症狀,都已進入末期,這時存活率可能不到三成。
馮祥華說,腎臟位於腹腔的後方,腫瘤如果沒有侵犯泌尿系統,甚至不會有血尿,等到腫瘤大到造成血尿,癌細胞通常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;他說,目前沒有預防腎臟癌的有效方法,要防微杜漸,只能定期健康檢查,當出現血尿、腰痛等症狀時,既使只是細微毛病,都不可輕忽。
保養腎臟
●不要暴飲暴食
●不要亂服成藥
●多喝水
●控制三高
●定期腎功能檢查
※延伸閱讀》
‧腎臟癌 不知痛更可怕
留言列表